Tuesday, October 06, 2009

旅行的意義

不知從何時起出現了「讀數字」這個習慣,與其說是習慣,不如將它叫做強迫症比較適合(英文乾脆叫做“numerical harassment”吧!)。這個無甚意義的動作經常在無戒備的情況下持續發生,一旦意識到了,就必須花上高度的專注力不讓自己跟任何數字文字碰上,或刻意迴避默讀,才能抑制病情。

應該是在小巴上首先察覺這個怪癖吧。一般人坐車時會選擇睡覺或往窗外看風景,記得小時候我也非常愛看景呢!長大後變得夜歸,車外除了偶爾的迷濛燈光夜景之外,其餘都是漆黑一片無甚好看,因此掛在車廂前方、不斷跳動又會發聲的車速顯示器就輕易奪去我的焦點了。起初大概是因為擔心生命安危而看,後來又會觀察行車情況是否跟數字成正比……習慣就是這樣形成,我開始在心中讀起數來,顯示器每下跳動,心中默讀的數字就跟著更新。過程無意義可言,但當我意識到自己無意識地做著這個行為時,往往車已走到半途了。

若這情況只發生在小巴上還好,假如發生交通意外,催眠術師更可在我身上找到車速黑盒。不過,情況似乎有變本加厲的跡象,讀物由單純的數字演變成讀字母及寫筆劃,閱讀對象由車速顯示器,漸漸如癌細胞一樣擴散到車牌、路牌、廣告牌、電視廣告、電台新聞、歌曲、節目內容,甚至是身旁乘客的電話對白……我終於成為資訊爆炸年代的犧牲者——資訊在我腦內爆炸。

「數據」像鬼魅般盤詰腦海,一如電腦開著佔RAM極重的媒體播放器反覆播著不耐聽的歌,沒有必要的存在價值卻又罷佔了大部份的思考容量……

或者我要在印度或西藏等沒有熟悉文字的國度,才能如常人一樣思考。

旅人要到陌生異地漂泊流浪,大概是相同的道理吧。

1 comment:

了不起的小小世界 said...

小孩,你要來住我家。我很高興,你寫的真好。我們可以好好聊這檔事,我也是困惑不已。